1635年1月14日,对马岛,栈原城(今对马市严原町栈原)。

    “……去岁(1634年)十月中旬,日本德川幕府下令于长崎修筑一座被命名为出岛的人工岛,以此作为外国商人集中交易之地。”

    “……去岁十月初,幕府将军德川家光指令老中土井利胜和松平信纲开始正式审理对马宗氏有关国书篡改之事。十一月十八日,三名幕府使者进抵栈原城,就整个事件进行详细调查,至今仍未离去。”

    “……去岁十二月下旬,幕府再次下达禁教令,勒令各藩国加紧搜捕信奉西洋基督教百姓。一经查实,立即锁拿下狱,并予以严厉的处罚。”

    “……去岁十月,建奴使者抵达朝鲜王城,要求朝鲜明确表态支持建奴,并停止继续资助大明东江镇。在建奴的威逼下,朝鲜被迫同意增加对建奴的进贡,但对断绝与大明的关系予以模糊应对。”

    “……去岁十二月初,朝鲜咸镜道西部沿海地区发生海盗入侵事件,朝鲜地方官府三次清剿,皆失利。未及,海盗乘势请求招安,以靖地方,朝鲜人遂允之。”

    “……”

    栈原城的清晨笼罩在一片薄雾中,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拂过城内的石板街道。赵阿生坐在一间隐秘的茶室里,手中握着一支细毛笔,面前摊开一本小册子。

    他仔细地将这几个月以来收集到的情报信息逐一眷写下来,字迹虽然有些歪斜,但他撰写得极其认真。

    这些情报将在北瀛岛(今北海道)商船抵达时,便会交付给随船而来的情报官。

    三年前,因为一场意外的海上冲突,使得新华与对马藩宗氏不打不相识,很快便勾连在一起,愉快地做起了走私贸易。

    此前,为了获得朝鲜贸易的权利,宗氏不惜向朝鲜称臣纳贡,极尽伏低做小,就是为了获取相应的贸易利益。

    朝鲜向对马藩输出大米、棉布、生丝、人参、大藏经、绢织物等(当时日本绢品质差劣,高级衣料多使用中国绢)。

    而对马藩则主要向朝鲜输出白银(倭银)、硫磺、金以及其他南方特产(苏木和香木)。

    而且,对马藩宗氏还承担着朝鲜官方与幕府之间的沟通交流的媒介作用,朝鲜每次派往日本的通信使团皆有宗氏全程陪同,一起拜谒幕府将军。

    在日本锁国趋势日紧的背景下,对马藩却获得可以在幕府体制外独自与朝鲜开展贸易的专属特权。

    对马岛土地贫瘠而无法耕作,除了肥前国的一小块飞地以外,可以说实际上没有石高。

    但对马藩仅凭对朝垄断贸易,便获利极重,在诸多外样藩国中一直以十万石国主的地位受到礼遇。

    不过呢,宗氏也不是没有为此付出代价。

    每年前往朝鲜贸易时,都要对朝鲜例行上贡,在汉城对着朝鲜国王三跪九叩,以全藩属之礼。

    在宗氏看来,只要能赚点银子,能维持对马藩的生存,低三下四磕几个头不寒碜。

    毕竟,在这个世界上,能站着就能把钱赚回家的到底还是少数。

    然而,自三年前,宗氏与新华人勾连上后,宗氏的贸易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还惊奇的发现,赚钱也能这般轻松。